紋胸黑翅螢 別名:紋螢,夜行性螢火蟲





 




發生期:低海拔約每年3-6





 




中海拔則是5-7月出現





 




成蟲體長約4-6mm,為台灣最小型的螢火蟲





 




前胸背板橘黃色,中央有黑色斑紋





 




翅鞘為黑色;小楯片為黑色(低海拔) 橙色(中海拔)








 


↑此為紋胸黑翅螢雄蟲





 


紋胸黑翅螢雌雄外形不同,雄蟲翅完整





 




雌蟲翅鞘退化成翅芽,像似白蟻





 




沒有飛行能力,只會在地上爬行





 




一生移動不超過15公分遠









 


紋胸黑翅螢雄蟲發光器兩節





 




發黃綠色光,閃爍頻率高





 



 




螢火蟲發光的主要目的是求偶





 




每種螢火蟲發光的時間和頻率都不同





 




發光也有特別的節奏,只有同類的螢火蟲才能互相辨識





 




發光行為的其他意義還有誘敵、警戒、





 




照明、偽裝與族群調節等目的





 




紋胸黑翅螢雄蟲記錄於土城桐花公園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金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0) 人氣()